只要你一打开冠有“余杭”字样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站,其设计制作与技术支持90%以上为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。“网尽科技”究竟是怎么样一家公司?它是怎么发展壮大起来的?日前,记者专访了公司创始人陈彦、郎振忠。
 |
陈彦业余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带着相机去采风带着家人自驾游 |

原本是捧着铁饭碗的两位年轻人,因为有着不一样的追求,硬是放弃稳定优厚的生活,凭着自己的睿智和执着,在事业上打拼出一条创意产业之路。五、六年的拼搏终于有了回报,目前公司的业务不仅在余杭独占鳌头,市场更扩展到了杭州乃至全省。但事业并不是他们的全部,在事业成功的同时,他们还利用自己的特长,建起两家公益网站服务公众。陈彦还是一位摄影艺术和自驾游的发烧友。看来,他们的创意人生,正在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升华——
从老师到网迷
1990年,陈彦毕业后进入余杭教育系统工作,教学之余,他承担了学校广播、摄像等事务,制作课件、设计网页,开始摸索全区教育系统第一代教育信息化技术。
上世纪90年代初期,电脑还是一件稀罕物,仅有部分人群会使用386、486电脑。上网更是一件让人小心翼翼、心惊胆颤的事儿,一般人不敢轻易在单位里拨号上网,生怕死机或中病毒后,那就束手无策“郁闷”死了。
陈彦却在1993年起就沉湎在电脑里,从玩模拟城市游戏,到自己设计独立网页。1999年,他成功制作设计全区第一个“浙江省余杭市实验小学网”,实验小学也因此被列入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。
1996年,郎振忠与陈彦成为了实验小学的同事,他也非常喜欢玩电脑。这俩个“网迷”志趣相投,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了钻研电子信息技术上,经常通宵达旦地设计、制作网页。
2000年,陈彦和郎振忠建立全区第一个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,并在教育系统多媒体制作大赛中夺得杭州市一等奖、浙江省一等奖。“后来,我还坐飞机到北京,参加全国中小学校教师多媒体制作总决赛,拿到了一等奖。”郎振忠笑着说。
2001年,小有名气的陈彦、郎振忠为“天工装饰”建立最早、最为完整的独立企业网站,他们开始向企业提供域名、空间、邮局等租用服务。这成为他们俩人第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,激发了进入商业化运营电子信息技术的创业激情。
2002年,陈彦经过市场调查,发现自己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,他毅然辞去收入稳定的教师职位,筹建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。
“当时我也没有想更多,我妻子给了我信心和支持。”今年38岁的陈彦说,“妻子说‘大不了混不下去,我养你’”。
2002年11月,陈彦在临平新城路租赁了一间9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,注册成立了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。
从此,余杭境内诞生了第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、以软件开发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Netover:一网打尽or网络尽头
取名“网尽”,既有一网打尽的意味,还有一层意思是,对互联网半信半疑,没准哪一天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走到了尽头。
杭州网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"Netover",用英文直译,就有网络终结之意。这反映了当时陈彦的复杂心境:互联网是一个谁也无法预知的虚拟世界,现实中辞去一份稳定的工作,不仅需要勇气,更需要信心,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自己的信心。
互联网技术及其市场,无疑是不断“烧钱”的高风险行业。21世纪以来,全球一个又一个网络技术企业诞生,同时又有一个接着一个的网络企业纷纷倒下。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全世界又有几家?
陈彦在风云变幻的网络技术领域坚韧地跋涉着。
2003年,“网尽科技”为余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网上办公平台,这是全区最早的政务办公平台之一,解决了劳保系统数据上报、工资调整、养老保险等各项业务的办公自动化难题,减轻了劳保部门纷繁复杂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。
同年,杭州丰润羊绒织造有限公司网站也随之建立。“‘丰润’网站建立后,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,不少外单都是通过网上获取的。”“丰润羊绒”总经理沈炳祥说。
令人欣慰的是,良渚大陆钢窗厂、欣达钢塑复合管等企业网站建立后,这些地处偏僻角落、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很容易在网上被搜索到,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接踵而来。
建立2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站
余杭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全国最为先进、工作效率最高的政府门户网站之一,其浏览量、利用率在全国同级别县(市区)中处于领先地位,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“特色政府门户网站”、浙江省、杭州市优秀子网站称号。
“网尽科技”正是余杭区政府门户网站最重要的技术支持者,目前已配合相关部门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区各机关部门、镇乡(街道)、社区(村)的党政专网,建立起电子办公平台及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,成为全区党务政务公开的总门户、沟通公众的主渠道、服务社会的总窗口、宣传展示的主平台。据统计,全区158个发文单位全部接入电子办公平台,用户达7300余人,平均每天有近2000人使用平台;社保、民政、计生、房改、公积金等部门的业务系统接轨办公平台,实现全区各类政务数据的有效共享,成为全国节约型政府、效率型政府、服务型政府的典范之一,不少地方来余杭取经电子政务工作。
在余杭区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造的3个月期间,陈彦、郎振忠和他们的研发团队日以继夜、通宵达旦地工作。“我们俩家庭背景相近,承受的压力也差不多,相互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,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和友情。”陈彦、郎振忠对记者说,很多人合作办企业,可以共患难,但是不能共享福,“我们一直彼此信任,同甘共苦”。
2004年,“网尽科技”击败10多家竞争对手,中标丽水市政府子网站建设项目,他们早出晚归,每天清晨四五点钟上路,晚上赶回家。
这种全身心扑在事业上的精神,深厚的创业友情,成就了“网尽科技”各项事业持续稳健快速发展。
2002年以来,“网尽科技”共建立2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站,承担了余杭境内部委办局、镇乡街道绝大多数的电子政务网站及业务系统建设,自主研发了“网尽网站内容管理系统”、“网尽电子政务平台软件”、“网尽企业信息门户软件”、“网尽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”、“网尽政民互动统一服务平台软件”、“网尽议案提案管理系统软件”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,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软件著作权证书;这些软件产品经浙江省电子产品检验所严格检测合格后,被省信息产业厅认定为“浙江省软件产品”。
“网尽科技”建设了余杭区电子政务平台、住房公积金网上业务平台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上办事系统等业务量庞大复杂的软件,获得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核发的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”;2005年被批准成为浙江省软件协会会员,被评为余杭区服务业先进集体(IT企业);2007年,通过浙江省第二批软件企业、杭州市信息港备案企业,并获得杭州市财政局、市信息办资助奖励。
和员工是朋友而不是上下级关系
“网尽科技”12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足26岁,却都是拥有多年软件开发、实施、管理背景的佼佼者。这个团队的凝聚力,来自陈彦、郎振忠对员工像朋友一样的相互关爱、交流沟通。
陈彦、郎振忠高价租赁设施齐全的套房,向这些来自四川、湖南、江西等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免费提供住宿,购置宽带、电脑。每逢过年、节假日,他们提早一两个月,就给科研人员买好了回家车票。
“‘网尽’发展到今天,全靠这支研发团队。电脑可以购买升级,员工团队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。”陈彦说。
在“网尽科技”,员工们都称呼陈彦、郎振忠为“陈老师”、“郎老师”,而不是“陈总”、“郎经理”。有什么事情,大家彼此像朋友一样沟通、商议。
即便是后来离开“网尽科技”、谋划自我更大发展的员工,对“网尽科技”依然保持着感激之情。
江西人张达星在“网尽科技”工作后,掌握了较高的网站设计能力,想到上海自行创业。陈彦、郎振忠十分支持他创业,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。当张达星得知“网尽科技”有一个技术难题急需解决,他二话不说,赶到临平帮忙。“我是靠‘网尽’的悉心培养,才有了今天,我无论怎样,都不能回报你们对我的恩情。”张达星说。
这件小事从另一个层面,可以窥见陈彦、郎振忠的为人处世。
“我们要把事业长久做下去,必须对员工负责、对客户负责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。”陈彦说。
■记者 陆文华
|